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进化两亿年的“超长待机”物种为何集体走向濒危
 [打印]添加时间:2022-09-16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5726
   据IUCN最新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鲟鱼仍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此,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七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鲟鱼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年,与它同时期的许多物种都灭亡了,为何‘活化石’们在短短几十年内集体走向濒危,这很值得研究,更值得人类警醒。”鲟鱼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庄平说。
 
  以白鲟为例,这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至今的古代鱼类之一。在我国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在史料记载中,最大的长江白鲟可长到七米多长、重千斤以上。
 
  为何“超长待机物种”迅速走向灭亡?庄平认为主要有两大主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捕捞。一方面,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原有栖息地不再适合鲟鱼生存;另一方面,几十年前,鲟鱼是全球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鱼类资源的补充速度跟不上捕捞强度,导致所有种群大幅衰退。
 
  上世纪70年代,长江白鲟一年的捕捞量在5吨左右,仅仅30年后就踪迹难觅,其消失速度之快令人叹息。它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救助了一条长江白鲟,然后将其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的白鲟电波信号也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