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市水产养殖面积78万亩,年产量40.7万吨,产值18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而处处池塘也是处处实验地,在其中构建完善的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则让鱼米之乡揭开了科技赋能的面纱。参会的专家们来自中科院水生所、水科院长江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等一大批全国一流的渔业科研院所,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在鄂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
据悉,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是2008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40个产业之一,体系自成立以来,以青、草、鲢、鳙、鲤、鲫、鲂这七大品种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问题为导向,集聚中央和地方优势科技资源,围绕大宗淡水鱼种业、绿色养殖、高效配合饲料、重大病害防控、渔业设施与装备、淡水鱼产品精深加工与储运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应急服务;建立了主要大宗淡水鱼产业科技基础数据库和产业经济基础数据库,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服务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在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涉及包含罗非鱼、鮰、鳜、鲈、鳢、鳗、黄颡、泥鳅、鳝、鲟、鲑鳟等特色淡水鱼;体系主要围绕特色淡水鱼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实施重点研发计划,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特色淡水鱼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养殖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原始创新和融合创新,大力推进特色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渔业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特色淡水鱼的竞争力。
多年来,湖北渔业快速发展,淡水产品总量已连续26年全国第一,大宗淡水鱼产量,小龙虾、黄鳝、黄颡鱼等特色品种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湖北已成为全国淡水产品最大特色优势区,渔业已成为湖北农业最大的优势特色产业。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践行大食物观,让水产业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与会专家们相互介绍工作进展和成效,交流典型做法和经验,分享科技服务产业的全新探索。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做了《大食物观、水产养殖与全球食品安全》的学术报告,解读了全球食品安全背景下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中科院水生所解绶启、胡炜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梁宏伟、文华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顾泽茂教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进展做了学术演讲,涉及水产渔业从育种到病害防治,从饲料到绿色养殖等方方面面,汇总一起,就是湖北省近年来以创新为抓手,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上下功夫,推动湖北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转变的全景路线图。与会专家们表示,湖北作为渔业大省,发展对科技依赖很大。同样,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与产业的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在服务基层,服务渔民中,体系技术的研发才能持久常新,成果才能转化落地。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洪湖市农业农村局、湖北省水产学会承办,与会专家学者近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