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准了这一点,倪月刚的心也“大”了起来:承包了附近村民一百多亩田,还有心地取了名字“淡水养殖”。从“喂鱼”“养鱼”到“养殖”,并且是“淡水养殖”,倪月刚和他的孩子们逐步深化着对“一尾鱼”的认识,也逐步明晰了市场方向。
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倪月刚主攻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后来发现人们对高品质鱼类更加着迷,于是又养了鳜鱼、钳鱼、青波、黄腊丁、江团、胭脂鱼、岩鲤等。闻讯而来的销售商,把倪月刚的渔业产品,从销售到周边市场,奔向了重庆主城核心区,链接起重庆大市场的“线线网网”。
“惠民有好鱼”,吃鱼找“倪大胖”,一时间,倪月刚和他的鱼,鼎鼎大名,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倪月刚的名气越来越响,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小会议上,也时不时地被领导们“呲溜”嘴上。倪月刚的养殖场、倪月刚的“渔家乐”、倪月刚的家,几乎成了“新农村”的代名词。
是啊,在新世纪初年,明月山下,一湾清泓,花果飘香、鱼香弥漫、炊烟寥寥、顾客盈门,那是一幅多么美的图案。